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网

研究成果
当前页面 >> 首 页 >> 研究成果
新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管理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时间: 2015-01-15 18:01:43

作  者:郑苏晋著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044-6542-9
出版时间:2009-06
版  次:1
页  数:210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探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寿险公司在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中产生的新问题。负债公允价值有失“公允”的原因是什么?会计错配对寿险公司资产配置产生什么影响?分红产品负债公允价值的如何评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上述问题。
作者简介
郑苏晋,气候金融小组负责人。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精算师协会正会员。2010-2011年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数学系、会计系访问学者。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 北京市农业保险2007年-2011年绩效评估专家,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2012年度基金项目研究员,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研究领域为风险管理与精算,主持风险管理相关课题8项,包括保监会“保险税制研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基金会财务规范化管理研究”,中国保险学会“新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车联网在车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出版专著《新会计准则下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管理研究》,在《管理世界》、《管理评论》、《改革》、《税务研究》及《应用概率统计》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目录
摘要
本书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为切入点,探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寿险公司在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中产生的新问题。
第一章引言全面介绍保险业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和特点,指出现阶段寿险公司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既面对以利率风险为代表的经济错配风险,也面对因会计政策变动造成的会计错配风险,新会计准则实施是寿险公司会计错配风险凸显的动因。
第二章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研究对保险业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保险合同》,指出公允价值在实践中的不平衡应用使金融工具计量产生会计错配,目前寿险公司责任准备金计量方法统一按照监管部门的精算规定执行并需进行充足性测试,是准则制定者解决会计错配问题的权宜之计。
第三章从公允价值产生的背景出发讨论公允价值的概念、计量属性及其理论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定义的变化发展、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规定的两层次计量方法,指出随着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的拓展和应用时间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实证结论支持公允价值计量。
第四章基于公允价值对现行寿险公司产品定价方法和责任准备金计量方法进行再认识,指出其中计量有失“公允”的原因首先在于忽视了各种嵌入期权的价值,其次在于责任准备金计量方法统一按照监管部门的精算规定执行,这表明负债评估是基于“清偿假设”,不符合国际会计准则“转移”负债的计量目标。
第五章从新会计准则的角度基于报表数据研究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差异性。本书发现,总体来看,寿险公司以负债为导向进行资产配置的意识并不强,追逐短期利益仍然是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配置不同的资产既受客观资本市场的约束,也受既定投资收益率目标的约束,会计错配加大了寿险公司资产配置的难度,寻找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之间的平衡点将更为困难。
第六章研究寿险负债公允价值的评估问题,重点研究了一款分红产品负债公允价值的评估。本文指出,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受到假设条件的限制,公允价值评估成本过高阻碍了其应用。目前可行的方法是采取动态贴现率进行风险调整。
本书的最后是总结性的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公允价值主要的应用领域是金融业,但公允价值在寿险公司与银行应用的不平衡性会对寿险公司产生诸多影响,有哪些影响?应该如何应对?等等问题值得研究。
本书的结论和主要贡献如下:
1.论证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寿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产生严重的会计错配。
2.基于寿险公司会计报表的实证分析表明,寿险公司单纯从资产配置出发减轻会计错配既受资本市场的约束,也受既定投资收益率目标的约束,会计错配加大了资产配置的难度,寻找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之间的平衡点对寿险公司将更为困难,提出应该细化寿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建议。
3.在资产由现金、债券、股票构成的基础上构造了无风险利率服从默顿随机利率模型的分红保险负债公允价值估计模型,指出寿险负债公允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受到假设条件和评估成本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