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网

中心公告
当前页面 >> 首 页 >> 中心公告
中心发布《2011中国气候融资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
时间: 2012-10-14 22:03:42

 

本报告由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共同完成
王遥博士,副研究员
刘倩博士,助理研究员
资料收集
李哲媛研究生
孙雅琳研究生
董浩捷研究生
王延淋研究生
王亚菲研究生
冯雨萌研究生
孙晓瑜研究生
高秀芝研究生
党晶晶研究生
周忠伟研究生
数据整理
黄晓露研究生
周冠南研究生
卢刚研究生
文本设计
周建研究生
完成时间
20111216
发布时间
20111222











一、界定气候融资 3
二、气候融资构成与全生命周期流向图 3
三、气候融资规模评估 11
四、气候融资面临的复杂形势 14
五、国际气候融资推进情况 15
六、我国气候融资的筹集和运用情况 18
七、我国气候融资治理情况 23
八、促进我国气候融资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25
九、开展气候融资系统研究的主要障碍 32

图目录
2.1 国际气候融资构成要素
2.2 国内气候融资构成要素
2.3 国际气候融资全生命周期流程图
6.1 CDM的碳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运用

表目录
3.1 AFGCPI对气候融资规模的评估
5.1国际合作资金机制和融资渠道
5.2 GEF承诺捐资金额
5.3 300亿快速启动资金承诺情况表
6.1近两年中国财政应对气候变化部分支出

附件
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本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澄清气候融资的基本问题,系统跟踪气候融资的走向,并对稳健推动我国气候融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报告的主要工作包括:
  •    1.界定气候融资,跟踪气候融资流

  •    2.分析国际气候融资形势

  •    3.评估中国气候融资现状及问题

  •    4.给出治理意见和建议

  •    5.明确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未来研究构想


气候融资定义与气候融资全生命周期流向
气候融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报告将基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对狭义气候融资进行分析和探讨,主要涵盖:
  •    1.气候资金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即国际气候融资,且资金是从2010年开始,新的、额外的、可预计的、可靠的资金

  •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气候融资,即国内气候融资

由于涉及到资金类型和资金如何从捐助国到达接受国以及接受国内部资金的转移等问题,气候融资应从多维角度进行描述。本报告将按照气候资金全生命周期流向,跟踪国际、国内气候融资,详细介绍了气候融资的:
  •    1.资金来源

  •    2.资金中介

  •    3.转移工具

  •    4.资金运用

由于气候融资范畴的界定尚不统一,目前各机构对气候资金来源与规模的预估也各有差异。结合气候融资构成,报告评估了各渠道资金的可靠性,区分了:

国际气候融资形势
德班会议之后,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京都机制的后续谈判仍充满艰辛,国际气候融资形势不容乐观:
  •    1.欧美经济面临双底衰退,国际气候资金供给乏力

  •    2.低碳发展被视为全球经济新引擎,气候资金需求迅速增加

  •    3.气候谈判南北分歧依然较大,双边或多边机制将发挥主要作用

在这种形势下,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气候融资流的基本情况如下:
  •    1.全球环境基金是主要来源,但资金规模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    2.CDM机制能够提供部分气候资金,但其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    3.2010-2012三百亿美元资金正在落实,但未完全符合要求

  •    4.绿色气候基金启动,但2013-2020年间存在资金真空风险


中国气候融资现状及问题
中国是国际气候资金筹集和运用的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但国内气候资金的筹措与运用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    1.我国获得最大规模碳补偿资金,但CDM面临转型

  •    2.已充分争取多边开发机构贷款,需加强多边、双边融资谈判力度

  •    3.国外私人部门的资金大量流入,缺乏相应的监测与监管

  •    4.国内气候融资以中央财政拨款和补贴为主,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    5.其他公共渠道的资金开始启动,尚处在初级运作阶段

  •    6.金融机构大力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中小企业仍面临融资瓶颈

  •    7.政策撬动大量私人部门资金,还未纳入统一监管

气候融资问题涉及到多部门的协调与管理,目前,我国气候融资的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    1.气候变化管理部门已明确,气候融资治理体系亟待建立

  •    2.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政出多门,缺乏对气候融资政策的统筹考虑

  •    3.对私人部门的资金缺少监管,难以估量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


政策建议
为实现气候融资政府绩效、金融商机、顾问收益、企业绩效,居民效用的多方共赢的核心治理目标,需要我国在整体评估国际、国内气候融资治理水平的基础上,主动采取系统化的策略:
  •    1.设计气候融资的治理结构,尽快明确监管框架

  •    2.加强多边、双边合作谈判力度,充分利用国际气候资金

  •    3.设计碳交易机制,大力发挥碳交易市场的金融功能

  •    4.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兼顾减缓和适应两个领域

  •    5.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提升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    6.充分发挥现有政策性银行的作用,或考虑设立政策性绿色银行

  •    7.推进绿色信贷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及经济绿色转型

  •    8.建设绿色证券市场,发挥资本市场绿色融资作用

  •    9.充分开发其他金融工具和融资手段,促进绿色经济发展


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未来研究构想
在开展全球以及中国气候融资追踪研究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对气候融资深入剖析和系统评估,其中一些问题显示了对完善气候融资信息的需求,另一些则是需要尽快取得突破的研究领域:
  •    1.气候融资的复杂属性限制了对气候融资的追踪研究

  •    2.数据追踪统计情况限制了气候融资效果的评价研究

  •    3.研究的多目标性增加了分析的复杂度

  •    4.应加强讨论和沟通,争取在气候融资概念上取得共识

  •    5.建立气候融资的测量、报告和核证(MRV)体系

  •    6.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以及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    7.加速推进国内企业碳资产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